close

在牧場除了做工作外也要學著如何做人,每天跟牛相處,一起生活久了會忘了自己是牛,還是牛是自己。而我們在做人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相同的工作交給不同的人處理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同工不同結果的現象會讓我懷疑他們到底是不是人。以牧場的榨乳流程來講魔鬼藏在細節中的重要性。

先來簡單介紹整個榨乳狀況,整個榨乳的依序流程分為:消毒乳頭、前榨乳、乳頭刷清洗乳頭外圍、上乳杯開始收集牛奶、下乳杯後塗抹碘液使乳頭提早收縮。這五個步驟是榨乳的基本流程。而榨一頭牛的牛奶要花上六分鐘的時間,會利用工程師在電腦設定乳頭的負壓曲線圖讓乳牛在榨乳時依照最適合的效率泌乳,然後在負壓達到一個閥值以下乳杯會自動脫落,這個曲線圖是類似喜馬拉雅山的圖形,中間高兩邊低,這個圖形曲線是牧場依照自己需求或是按照標準來規劃設計。在同樣的工作給不同的人做時,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細心程度,當我們在榨乳流程時,實習生常常懶得彎下腰來將乳杯套上乳頭或是清洗消毒細節,以上兩個細節,第一個細節在上乳頭杯時要注意,先折杯讓乳頭杯不要吸到其他髒污跟空氣,當要放上乳頭時在瞬間放開,才能使乳頭不接觸到外源性的感染,另外一個細節則是清潔程度,榨乳流程第一個消毒乳頭動作若沒準確完成,可能造成第二個前榨步驟進行時人員的手沾染到乳房炎乳頭而交叉感染。這些細節都是在0.5秒內完成的,相當於很難用人力來監督或是機器取代,但是缺乏這些細節的注意會造成乳牛乳房健康問題或是牧場其他更大的問題,所以每個細節都值得我們重視。

 

工作當中總是隱藏了很多細節,若自己沒有去詢問或是了解它們存在的話,常常會因為那0.5秒而忘記了細節的發生,久而久之,這些小病積成大病,一發不可收拾。牧場每天要榨乳170頭的乳牛兩次,每次榨乳包括趕牛約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完成。在榨乳室,我們使用20之魚骨式榨乳分成四個區間,每個區間供5頭牛榨乳,每個區間的榨乳統進統出要花十分鐘的時間,這樣換算下來,四個區間可榨20頭乳牛,一次十分鐘,但是要榨170隻乳牛,照道理來說要花90分鐘的時間在榨乳上就好了,那代表消失的30分鐘用在趕牛上了,每天兩次的趕牛也需要注意細節,第一次在早上四點半,第二次在下午三點半,趕牛時,牛早上還昏昏沉沉的,我們總是需要在後邊拿著塑膠棍棒敲打鐵欄杆以及發出:~~~~~~ 的聲響來使牛動起來,趕牛的時候也不能太過急躁,急躁會造成乳牛緊迫而產乳量下降,另外在趕牛時也要注意跛腳狀況,如果這隻乳牛有跛腳則需要長期注意並回報場長以待後續修腳蹄時,將其列為優先修蹄考量,如果我們不盡早發現跛腳的乳牛,牠拖越久會越難治癒完成。

每天兩次120分鐘的榨乳時間,我們看似都在做重複相同的動作,但如果忽略了趕牛跟榨乳的細節,長久以來會造成牧場不可計數的損失,所以我很常問場長問題,另外我也很喜歡詢問我有關乳牛問題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g71234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